热与寒,中西医。
感冒
风寒感冒:因外感风寒邪气(如受凉)引起。
症状:恶寒重、发热轻、无汗、清涕、白痰为主。
治疗:需辛温解表(如生姜红糖水)
辅助调理:饮用姜汤、艾叶泡脚,忌食生冷。
禁忌:误用寒凉药(如板蓝根)会加重病情。
预防:注意保暖,尤其头颈、背部;避免淋雨或久处阴冷环境。
外感寒邪:常见于气温骤降、受凉后,寒邪侵入体表,导致毛孔闭合,阳气被遏,出现无汗、怕冷等症状。
病位在表:寒性凝滞,阻滞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,引发肌肉酸痛、头痛。
风热感冒:因外感风热邪气(如气候燥热或内热外感)导致。
症状:发热重、恶寒轻、有汗、黄涕、黄痰、咽喉肿痛为特征。
治疗:需辛凉解表(如薄荷、金银花)
辅助调理:多饮水,食用梨、绿豆等清热食物,避免辛辣燥热。
禁忌:误用温热药(如姜汤)会导致热邪更盛。
预防:保持室内通风,避免长时间处于燥热环境;饮食清淡,少食油腻。
外感热邪:多见于春夏季或气候干燥时,热邪从口鼻或体表侵入,耗伤津液,导致咽干、口渴、黄痰等热象。
病位在肺卫:热邪易灼伤咽喉和肺络,出现红肿疼痛、咳黄痰等症状。
症状 | 风寒感冒 | 风热感冒 |
---|---|---|
恶寒 vs 发热 | 恶寒重,发热轻,需裹厚衣被 | 发热明显,恶寒轻,怕风不喜热 |
出汗 | 无汗,体表紧束感 | 可能有少量汗,但热不退 |
鼻涕与痰 | 清涕如水,白痰稀薄 | 黄涕黏稠,黄痰黏稠难咳 |
咽喉 | 咽痒,一般不肿痛 | 咽红肿痛,吞咽时明显 |
舌象 | 舌淡红,苔薄白 | 舌红,苔薄黄或黄腻 |
没有评论
博主关闭了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