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来三国。

《三国演义》我可太爱了,四大名著里我最爱的一本书,但如今我有点看不上它了。

小时候看三国,必定是「桃园结义」作为关键词来爱,刘关张三结义,其他不论就这一生的情义,足以让我折服。

再长大点就有了个人崇拜,最崇拜关云长的忠肝义胆武艺高强,温酒斩华雄、千里走单骑、刮骨疗毒面不改色,这是我崇拜他的原因。

那时每次要打针我就对自己说,关羽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,面对扎进来的针割上来的刀,我也面不改色盯着伤口看着你弄完。如今我面对身体上的损伤依旧是这种态度,死不了我就仍然是条好汉,没什么大不了。

崇拜关羽的同时,我心中排第二的是常山赵子龙,第三是诸葛孔明,其他就没什么特别喜爱的人物了。

再长大点就开始崇拜曹孟德了,能忍、真诚、有自己的抱负,如果我是曹孟德我也一定会杀了吕伯奢一家,并且不会虚伪的哭泣,杀了就杀了有什么大不了,虚伪的哭他也活不过来。

高一时被我讨厌的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,我说我在看《三国》,她问我觉得自己像三国里的谁,我就直接说曹操,其实我想说的是曹孟德,怕她听不懂。

在这段时期,诸葛孔明上升到了我心中喜爱的第二位,关云长排在第三位。

我好想让他们两位归于我曹孟德帐下,若有此二人相助,国家早就统一了,那刘备小儿何德何能,我恨呀。

吴国嘛,我从头到尾都没崇拜过谁,弹丸之地我看不上。

再长大点也就是前两年,我不再搞书中的个人崇拜了,我看到了他们作为历史人物的闪光点。

其实这段时期正式开始前,也短暂的崇拜过诸葛亮,我渐渐认识到虽然我很喜欢曹操也时常拿性格自比,但我没有他的魄力,也就是说我永远不可能当一把手,我最多当二把手,所以此时我最想要成为的是诸葛亮,我愿意功成身退把荣誉让出去。

但这个想法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久,就迎来了跳脱。原因也很简单,此时我遇不到值得让我辅佐的人,换言之我遇到的人都不配。

从书中跳脱出来后,我开始在乎周恩来、李小龙这些离我更近的现实人物。
三国与我而言都是书上的故事,历史上的人物都太久远了,我去评判什么都不应该。不过我决定把政治人物放在心里,所以对外只说崇拜李小龙,这段时期又持续了两三年。

如今半年我又开始看起了《三国》,在我明确自己是道家思想之后再来看它,冷静了很多读懂了那首词

— —《临江仙》
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是非成败转头空。
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
一壶浊酒喜相逢。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
无数人的创业啊,无数人的死伤啊,火中尸水中魂冰中骨,到头来谁也没有真的赢得了什么,海水冲来再壮丽迷人的沙城都将化为乌有。不值得!

书为三国,史为三国,可当我探究那些将军领袖的背景,他们一个个全是大汉宗亲啊,这哪里是什么英雄辈出,这只是一场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罢了,被牺牲的只有无辜的百姓,只有百姓苦。

放下吧,这人间的执着,随它去吧,我宁愿做一个被骂作逃避的崔州平。

如今我依旧爱着《三国》,因为权力场上它不推卸责任给女人,这就是我如今依旧尊重它的唯一原因,任何时代把责任推给任何女人都只是权力场上男人无能的恶心把戏。

我看透了。心灰意冷。

不过还好,当我从道家思想看这件事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只不过是人类的本性罢了,又释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