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。

我的道家思想

人们要有三观,每个人的三观不是一天或两年可以形成的,这需要长久的经历、受到的教育、与世界交互的反馈,才能够慢慢的形成。

而我,脱离了主流的儒家教育思想,从内而外的发掘出自我的本性,从而确认我是一个道家思想者。

是道家选择了我?还是我选择了道家?我想是我选择了道家。

我的种种思维和处事应对,一直在默默的形成习惯,直到有一天,我越发的感受到现有的儒家思想根本和我的三观处处不和。我开始找寻一个系统支撑,才发现我与道家思想如此的契合。

  • 注:道家思想和道教道士不可混为一谈,这只是一种三观思想,类比摩天轮与轮胎的关系。

比如《三字经》是儒家教育孩童的经典。

关于开头那句:人之初性本善。在我这里就完全不能苟同。至于后来荀子认为的:人之初性本恶。我还是不能苟同。

我只认为:天善天恶,一切都伴随着偶然性和随机产生。

有些好人,被逼急了可以杀人,但他内心深处还是善的,点滴行为中可以证实。有些坏人,虽然受到了天资照顾,有了良好的教育教化,但依然会勾心斗角不择手段。

这就是差异化的体现,而这种认知,也就是道家最重要的辩证观:子非鱼焉知鱼之乐

你不是我,我也不是鱼,而鱼到底快不快乐,完全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。

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》胜负并未分出。就像庄周梦蝶一样,谁也不能给出答案,庄周到底是人还是蝴蝶,这只是思想切入点的不同,两个都对,又都不对。

这种看似无所谓,实则饱含哲学知识的观点又被总结为:无为而治、顺应天道(顺其自然)

「天」在这里不是迷信观念中的「天帝」之类的神,而是被赋予了崇高、光明、正义、诸如此类绝对完美的一种思想虚构的假设存在,它也不是科学认知下所提出的高维空间的某种存在。

在道家思想下,我的生活是:

好事来临:“微笑示意一下就好了,以后还有更多的喜事,现在有什么好得意呢”

坏事来临:“来就来吧,能处理就处理,不能处理就扔掉一边,它所牵连的一切放下就好了”

即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: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

当我初中第一次读到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里这句话的时候,我就觉得特别正确,冥冥之中有一种认可。原来从那时起,我的思想就已经趋向道家思想了。

浪费时间争论对错,赢了能得到什么,输了又能失去什么,如果都不能,争论的意义又在哪?— — 无为而治

我的痛苦

为何说生活在如今社会,我会很痛苦呢?

学过历史的都知道「儒家思想」成为了正统,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,基本都是靠这种思想来维系的。

虽然没有了封建王朝,但潜移默化的儒家思想已经深入骨髓。

《老莱娱亲》《郭巨埋儿》《卧冰求鲤》这种灭绝人性,惨绝人寰的故事,只是因为产出为《二十四孝》这部儒家的经典作品,就被刻在了公交车上四方传播,血淋淋的人血馒头。

也有一种说法《二十四孝》不是儒家正典,但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思想本身也极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。

儒家认为孝道为道德的总和、天经地义的原则、法律的基础,认为孝为天下第一,什么都要为此让步。

孝字后面都要跟一个顺字,来凸显出孝的绝对正确权威性。

古代我没有生存过不敢妄言,只看现代「豫章书院」,书院里的孩子就算此刻冲出牢笼杀了他们的父母,剁成肉酱喂狗,我都觉得不为过,并且精神上支持。

「豫章书院」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,但是日常社会中的家庭里,多少孩子能被得到尊重呢?

大部分父母都觉得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,孩子绝对不能反对父母,否则遭受到的就是一顿体罚和言语侮辱。

整个社会也认为,孩子绝对不能反对父母,即使父母做的不对。可笑之极,明知不对也要凭借道德偏见去支持,而这种道德偏见来自于统治者惯用了两千年的儒家思想。

至于更深层的问题,为什么不能反对?父母选择掠过不回答,用强权掩盖。

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,无非就这两个根本因素:

一、「你是我生的,没有我给你生命,你就不存在。」
二、「我苦了一辈子,到最后所有都是给你的,你应该听话。」

男耕女织,代代相传,女人只为生育,这是儒家的思想。这在封建社会里,是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人民,愚化人民的利器,只有愚化了人民,统治者自己的族人才能够代代统治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

所以这里看似是推崇孝道,实质是统治者以孝道来牵制人的思想多样化发展,有了孝你就走不了多远干不了大事,但反观那些统治者自己的起家史,哪一个是被自己所受儒家思想所牵制的呢?天地君亲师,大部分都违反了。

下面回答上面两个根本因素:

一、「你们是可以生育,但想过自己为什么要生育么?是迫于什么,还是强有力的决定,想好了么?」

二、「我特别不喜欢第二个苦了一辈子留给子女的说法,说到底还是思想的固化。」

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仔细想一想,a 留给 b ,b 留给 c,c 留给 d,在这之中有 3 份财富,但 3 份财富却要 4 个人分。

如果 a 留给 a,b 留给 b ,c 留给 c,d 留给 d ,一共就有 4 份财富,正好有 4 代人,每代人管好自己,也没有压力和遗憾,这不是更好的方式么。

若是统治者稍微用点脑子,将老人立法保护,又怎么会出现老无所养的局面呢,再不行,强制性的社会义工制度也可以出现。

但如果真的这样,所有人都没有压力了,多样化的思想就会出现,不利于统治者的管理,统治者绝不允许。所以我认为「留给子女的说法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糟粕认知。

而在这种「亏欠思维」的家庭环境下,产生出了子女永远亏欠父母的思想。当亏欠的子女长大后,又觉得自己的子女亏欠自己,所以继续大行强权主义。

我还是科普一下吧,毕竟多数人是儒家子弟:

道家也讲情,但不以亲情友情爱情这种具象化的情作为行事准则。

道家的情概括就俩字「尊重」,我对你好是基于尊重而不是其他,我对你尊重,对其他人也同样尊重。当然尊重是互相的,你不尊重我,我巴不得你死也不皱一下眉。

道家的超然,是对事物本质的洞悉,不是对情感的冷漠,七情六欲谁都不可避免。如果你感到冷漠那肯定是你先不尊重我,所以我决定不尊重你的体现。


除了孝的认知畸形外,中国还讲究「人情」,有人好办事,说到底还是历史遗留下的贪污腐败的实质。

对于高考,我认为它至少绝大部分公平,但只要有人情参与,仍然可以作假。

这「人情」遍布社会,所谓的狗屁“烟、酒、饭桌文化”就是这种糟粕的集中体现。

酒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,把粮食酿成酒是古代仅有的饮料,是智慧的发明。

但现在变成了不能喝酒就是不给面子的借口,你仔细看看,说出这种话的全是没有思想的躯壳生物,是儒家教育压迫的畸形。

而烟草这种东西,我除了会想到「鸦片战争」外,什么都不想提。这是历史的耻辱。


要问儒家好不好,和道家比谁更好,我无法评判。儒家是个乖宝宝,是个已经被人世浸染的思想。而道家一直保持着它原有的正宗味道,所以道家思想更真实,更贴切人性,用现在说的话就是人权。

说到人权,不得不提一下国外。今年疫情,让我们看到了国外社会的一些大漏洞,他们崇尚人权,政府在其中并没有太大的统治威信力,政府组织抗疫也层层受阻。总结一句话:人民不配合,政府只保全资本家的利益。

这是国外资本社会的弊端,古来有之我并不觉得奇怪。我奇怪的是人们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拿「外国人权」开玩笑。一个国家的失败由众多因素决定,不能因为它失败了,就把原本优秀的东西归纳为笑话,这是自我的无知

社会层面儒道两家存在思想分歧,作为社会的一员,我生活其中感到很痛苦。

前段时间,有一个新闻「北大女包丽自杀事件的结局」,在我通晓整件事后,我除了有一点可怜她过于严重的死亡结局,以及愤慨她男友遭受的处罚过轻。至于恋爱过程中受到的种种,我一点不觉得可怜。

这就是教育资源下的一头猪呀,一点思维判断力都没有,社会没了这种奇葩变态是社会的福音。

多少人家水深火热求奋斗,只是因为这头猪占用了一个名额,而少了一个进入北大学习的机会,如果把这种递进关系放在整个当年的高考,最末的那批人就不用复读,一批人省下的一年时间,可以建设更好的未来。

人们又开始可怜弱势一方了,只是因为她死了,所以选择原谅其他问题,这就是儒家的死者为大。

人群中我的思想观念显的格格不入,那些人还会故意拿儒家思想来挖苦我这个拥有道家思想的人。

奈何世人看不穿啊!

我知道有大部分人不认同我这篇文章里的一些东西,这是正常现象,说到底还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分歧,各自坚持自己就好。我也不准备说服谁,顺其自然,各有天命。